Tuesday, December 1, 2009

人骨拼圖-分析知識的轉化


人骨拼圖觀賞心得


看完這部片子,腦中浮現一個問號。如果警方的「證據」也是一種帶著某種訊息的語言意義,告訴我們案件的事實,那「證據」是不是符號學的結構主義?結構主 義的符號學是指,語言與世界一對一的關系;符號(證據)是和世界狀態(真相)相對應,也就代表意義和傳達的訊息是固定的。

那么,所謂的「線索」就是反結構主義的符號嗎?在不同的場景和脈絡下,符號(線索)的意義也隨著浮動,所以我們必須從找出線索里面所蘊藏的訊息意義,與時間、場地、現場環境、氣候。但是這里並不是指「證據」沒帶任何訊息,只是認為「證據」的訊息是固定的,必須直接指向犯罪。(這只是個人的聯想,可能從 法學或犯罪鑒定學來說會有不同的定義)

資料組織、整理與分析
影片中男主角丹佐華盛頓,擁有比一般人強的記憶力,能夠很快的說出歷史、書籍、地點、化學成分、年份、數字等等。而女主角安吉莉娜裘莉在片尾時,靠本身的記憶力找出一串號碼的意義,最後成功殺死兇手並救出丹佐華盛頓。

心理不禁驚嘆,人是否真的有如此強的記憶力,能夠記得每天看到的事物、生活物件小細節、記得看過書籍的內容、生活四周物品的基本知識。根據網上的資料, 人的大腦有100多億個神經細胞,每天能記錄生活中大約8600萬條資訊。據估計,人的一生能憑記憶儲存100萬億條訊息。被開發利用的僅占1/10。 人腦子裏儲存的各種訊息,可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的50倍,即5億本書的知識。

如果仔細思考這部影片,男女主角和一群警察在調查案件的過程,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男女主角能夠破解線索,找出兇手傳達訊息的能力。我們也看到丹佐華盛 頓是多么注重線索,試圖從一些微不足道的記號找到真相的關鍵。線索是影片中重要的元素,殺手留下了線索而主角在收集線索。而線索也如同這我們找資料一 樣,從關鍵字下手,慢慢牽引出更多相關或有關聯的訊息,再從一大堆的訊息中找出我們所要的資料(答案)。

尋找證據或線索的方式或技巧和我們處理資料的方式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看到丹佐華盛頓在開始處理線索的時候,從尋找線索的原貌開始。丹佐華盛頓口中念了一連串的兇手留下的線索,就好像我們找資料的關鍵字一樣,從關鍵字的基礎開始,找出線索本身究竟是什么東西。而且我們必須具備一定的基本知識才能判別 或決定什麽是綫索(檢索關鍵字),例如;電影裏面提到探究線索的成分,談論線索能夠在什么地方取得。這就好象我們必須事前知道哪些地點可以找到我們需要 的資料,以及目前具有哪些類型的資料,如;圖書館、網絡、相關書籍、剪報、雜志、影片、地圖等等。

從一連串的關鍵字之間的關聯和意義最後從中找到線索。留下線索意味希望被找到,關鍵字也是如此,表示和某個主題有關系。但是令我比較好奇的是,主角林肯 是怎么定下線索的指向原則,一開始就知道線索指的是地點和時間。如果沒有搜索的定位,我想可能就無法在線索中找到線索究竟傳達什么訊息。然而,當第一次 成功了之後,累積了經驗,接下來就能夠更輕易掌握和鎖定線索傳達訊息的范圍。

因此,在許多線索當中,我們必須對於所掌握的資訊進行分類,從中發現不尋常事物、共同點或相關的訊息。再來可以擴大尋找線索范圍,追索到以往的案例或資 料,這些都是隱藏訊息的地方,所以主角林肯想到找回以往兇殺案的資料以進一步尋找線索的共同點。

除了技巧以外,尋找線索也必須擁有專業的工具,需要電腦、需要鑒定線索資料的器材、化驗的技術來協助我們找到我們要的答案。然而,我們也必須要懂得如何 使用這些器材,就好像如何收集線索,采集線索的步驟、使用工具箱、掃描、或在網絡上搜尋資料檢索、進階檢索的技巧。所以,主角林肯在鑒定線索的時候找來 了黑人好友的幫忙,使用科技技術,也大量運用電腦、搜索電腦檔案等等。

還有別忘了質疑和經常回想所找到的線索,不斷地整合、消化、尋找破綻、落差,確認線索的正確性。

生活資料檔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幕對話講述林肯不但是世界知名的犯罪現場鑒定家,他在空閑的時間四處鐵片、塑膠、輪胎紋等,為自己建立資料檔案。發覺我們生活 周遭都是充滿資訊和知識,只是我們並沒有把這些瑣碎、斷裂的資訊進行收集和整理的工作而讓我們四周的知識在身邊靜悄悄地流走。

小學我們就曾經學習觀察日常生活事物,並把所觀察到的事物化成知識,被當成作業交給老師。例如;我們觀察和探究綠色的樹葉、發芽的馬鈴薯產生哪種毒素、 鹽的功能、風的形成以及各種化學組合等等。然而,探究與觀察生活四周的知識的習慣卻隨著我們的成長、專注作業、娛樂、工作,慢慢地對生活的知識變得不在 乎。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不斷問「為什么」,不斷地找出答案,那么我們也會擁有許多知識的人,而不只是依靠電腦搜尋引擎的人。

以前會覺得一個人一天里面要記這么多事物,腦力一定會吃不消,會感到吃力或沒辦法確卻記住每天接收到的訊息。但是有很羨慕人腦猶如電腦般的朋友,每當談起一個話題,他的腦袋猶如電腦啟動,開始搜尋相關的資料,把資料從腦袋中的檔案抽出來。如果我們學習應以生活週遭的資訊資源為基礎,并且把各種學習到的 資訊通過這整合、整理、分類的方式,猶如我們使用電腦儲存、分類、檔案一樣。

知識的轉化
女主角安吉莉娜裘莉在男主角丹佐華盛頓的帶領下慢慢從一位菜鳥警察變成能夠獨立尋找線索、綜合線索,最後成功救出男主角。這就好像每個星期觀賞的《當家 女主播》的春香和望美的關系,師傅把知識傳授給徒弟。然而,在收集線索之余,還需要綜合各種訊息,經過想像力和判斷力,找出兇手。這就像上星期老師在課 堂上所說的知識的轉化,掌握知識或尋找案件真相並不能只是依靠外顯知識,還需要內隱知識,例如;戲中的女主角依靠直覺判定「證物上的手指模並非屬於兇手 的。」如果我們問為什么女主角會有這樣的認知,也許無法得到答案。因為認知與直覺是無法被表述的知識,不能透過各種方式具體的表達。

兇手留下的線索就好象外顯知識一樣,透露某些外在的訊息(外化),讓警察去追查。而男女主角在收集線索過程當中,不斷的綜合訊息(組合),找出線索的關聯性。女主角依靠本身的能力,想出兇手所留下總多線索中的意義。從食指、表彰中的號碼、再對應到男主角丹佐華盛頓身上(內化)。如果故事發展到女主角能夠預測兇手下一步將留下怎樣的物品作為線索,掌握兇手的思路以及思考模式(共同化)。

除此之外,女主角在男主角的指引下,慢慢掌握追查線索、鑒定犯罪現場、在短時間內找出線索的關聯性等技巧,同樣經過知識的轉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