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寫給新紀元學院媒體研究系10週年特稿

或许其他人是在求学的时候才开始接触媒体研究系,而我却是毕业拉曼学院进入在董总组织局工作后才决定在媒体研究系念书。而当时候的工作除了与地方性团体建立联系,更以办活动的方式增强他们的组织以及对本身居住小区的自信心,以挖掘小区特色作为小区基层的培力工作及在各地蹲点。然而,在工作上的瓶颈,个人也亟需一个具有改造社会理念的学习环境,并且能够提供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科系,而新纪元的媒体研究系就具备了这样一个条件。

当然,不可否认媒体研究学系在各种客观条件下还是以传播学系的知识为主,社会学知识为辅。在知识上,媒体研究学会提供了一个见树又见林的格局让我们学习,培养我们对社会事件的洞察力,分析能力,让我们在求学过程中能够建立对社会触角和人文关怀的社会互动的能力。

另一方面,系上的理论课,例如;传播批判理论、传播研究与方法,不但让我在台湾世新大学新闻系的理论课更能得心应手,它作为一种心理预防让我们不畏惧理论、排斥,造成学习落后于他人。更重要的是,它加深了我对社会学理论的学习兴趣。

学术理论不但能够让我们更能了解全球化所带来各种面向的影响,它也是一片放大镜,让我们能够了解与掌握社会的走向与脉动。我目前正在就读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简称;社发所),是一个结合理论与实践、学术与运动的研究所。然而,媒体研究系过去的培养,所提供的学习基础,老师们在课堂上对作业的严格要求,都是让我们能够在学术这条路上走得更平稳的最大因素。

背后最大功臣则是以前在该系任教的傅向红老师与李永杰老师,他们对再造社会的行动力,追求多元民主、公平、自由的社会的理想,让我们能够发掘自身作为公民与知识分子的责任。而,媒体研究系所提供的学习环境也让我进入到实践理论,回馈社会的道路。这样的学习基础,让我媒体研究学系走出来,无论到了东方日报专题组或到了台湾世新大学,个人的学习经验往往都会被其他学生所羡慕。

此外,《观察家》的平台,更是一场进入职场的预习,考验我们对新闻的热诚与坚持。透过实际的接触,每一场实际的采访就是锻炼意志与扎根的练习,让我们在进入职场后不至于被社会的洪流所蒙蔽,坚守作为新闻人的专业与精神。在东方日报在线工作时,对议题的熟悉以及对社会结构的了解,与其他记者相较之下,更容易掌握新闻的重点。

媒体研究系经过常时间的探索,人过境迁,许多事物已有了不同的变化。在客观条件上,必须面对学生来源的挑战。然而,在这个全球化越来越严重的时代,资本、文化消费、信息及劳动力不断加速流动,社会问题也将日趋严重,我们是否依然还有维持自身的意识,有能力向接踵而来的社会问题提问,能够持续培养脑筋清晰的新闻人,媒体研究系有其时代的责任啊。

作者 王慧儀
目前就讀世新大學社會研究發展研究所
2010年畢業於世新大學新聞系
2007年畢業於新紀元媒體研究系..

Monday, February 7, 2011

国能利字当头不绕道 万挠村民承担健康风险

万挠区高压电缆事件从2005年抗争至今已经进入6个年头,村民数年前接获国家能源公司的通知将会在该新村兴建高压电缆,以及要求51户人家搬迁。村民不但拒绝国能公司的要求,更发起反对高压电缆的社区抗争。

数日前能源部秘书长吕淑玉表示“中央政府有权利根据法令,批准国能进新村建高压电缆,另外也要求村民“放手”合作,让国能完成仅剩的工程。这看起来彷佛只要万挠村民“让步”就能够解决巴生谷一带的电供,并威胁。实质上,电能公司用公共利益作为掩饰,以便在工程上获取更大的利润;使用的手法则是侵占公有夺取私人地,完全把当地居民的利益搁置一旁。

国阵政府更是在其中扮演合谋的角色,透过国家法令与垄断资本连手任意侵占村民的土地。国阵政府纵容国能政府任意征收人民土地,破坏当地的生活与发展。这也显示了国家权法倾向企业的程度已经能足以轻易侵占人民的生存基本权利。如同今日我们看到国阵政府以《土地征用法令》征收土地,要求51户搬迁。意味着哪天国能公司想在哪里盖高压电缆就在哪里盖,只给你一笔赔偿金就要你安静乖乖走人。人民的财产与生存权遭受强行侵犯。更何况这项计划兴建在学校与住宅附近的高压电缆将释放有可能致癌的辐射。

国能公司频频说道,仅剩下1%或4%就能够完这项中区电供计划(CAR)工程,声称技术上无法绕道,执意要求村民搬迁。在多年前,村民就已经指出万挠区高压电缆的地点并非无其他选择,国能公司还是可以以绕道的方式完成工程,但是长期执政的国阵政府与垄断财团公司合谋下“我是老大”的性格,让他们放不下身段去聆听村民的声音和建议。国能公司更一直不肯增加成本实行绕道,只想利润放自己口袋,付出的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以及危害健康的风险由人民来承担。如果国能公司一意孤行,那就更应该以村民的健康成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以及附近小学的师生所可能面对的危机来计算赔偿。

如果今天我们容许国能公司在住宅区兴建高压电缆,能够接受为了发展应付电量、认为《土地征用法令》的合理,进而认为万挠村民应该搬迁,那我们就是习惯了国阵政府与资本主义财团用全民健康与资产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能够容许人民的在地生活权、土地权都被国能公司的“大停电”恐吓下掠夺。

Tuesday, February 2, 2010

男人女人

女生想用金錢來測試男人對自己的真心

究竟自己的男人舍不舍得為自己花錢


男人也想用金錢來測試女生是否對自己真心,

究竟是為了真心還是為了金錢。


女人很想用婚姻這個話題來測試男人是否對自己真心,

男人最討厭女生動不動就想用婚姻來綁住自己。


女人因為浪漫發生關系,

男人因為性欲發生關系。


女人自以為勇敢主動追愛,

卻怕落得不被珍惜的下場

一直被動地默默等待,

卻又錯過了許多……


男人不愛聽,女人卻很愛說

女人以為男人沒聽進去,就不斷重復地說,

男人以為女人都很啰嗦。


男人想平淡,

女人想浪漫。


男人想抹去一切的蛛絲馬跡

女人想掌握所有的痕跡。

Thursday, December 10, 2009

睡著了的記憶

今天上課又打瞌睡了。
很奇怪,只要專注,只要用力地想一件事情,腦袋就會馬上像缺氧似的。
不對,應該說像斷電似的,馬上腦袋一片空白,昏沉…………睡著了。
社會學會睡,禪味人生也會睡,科技社會會睡,社會運動也會睡,
好像每堂課都會睡。(奇怪~這學期睡比較多。)

漸漸,很多事情都想不起來。
想不起昨天發生的事情,
明明就知道吃了藥才出門,但是一轉身就馬上忘記了,
想不起,說過的話,
記不起人名,
沒辦法記住看過的文章內容。

成長的記憶,好像不曾存在過,
中學的記憶,小學的回憶,都只剩零零落落的。
媽媽究竟怎麼得病,怎麼走的?
我就只記得那天晚上的那一段,以及出殯時的紅豆湯,其他的通通都不記得了。
(之前還一直以為她還在世。直到後來,從自己口中說出媽媽這個字,才發現,
原來媽媽真的不在了。)
那段記憶也沒辦法回想起來,
一想就會昏沉。
回復意識的時候,就是發現自己躺在床上的時候。

突然想起某天電視機播放《明日的記憶》這部電影,
當時候只看了一小段,覺得是不錯的電影,但是在播的時候,
還是沒看。至於為什么沒看,怎麼也想不起來為什么沒看。
(明明就很想看,但為什么當時沒看?)

一個50歲的成功男人,在女兒快結婚的時候,卻得了阿茲海默症。
最後連身邊最摯愛的人也不記得了。

我男友經常跟我說,他在這“當下”心里有我就好。
老實說,沒辦法跟他辯駁,
因為搞不好,我就是那個只記得當下,在下一秒鐘就會遺忘對方的那個人。




Tuesday, December 1, 2009

人骨拼圖-分析知識的轉化


人骨拼圖觀賞心得


看完這部片子,腦中浮現一個問號。如果警方的「證據」也是一種帶著某種訊息的語言意義,告訴我們案件的事實,那「證據」是不是符號學的結構主義?結構主 義的符號學是指,語言與世界一對一的關系;符號(證據)是和世界狀態(真相)相對應,也就代表意義和傳達的訊息是固定的。

那么,所謂的「線索」就是反結構主義的符號嗎?在不同的場景和脈絡下,符號(線索)的意義也隨著浮動,所以我們必須從找出線索里面所蘊藏的訊息意義,與時間、場地、現場環境、氣候。但是這里並不是指「證據」沒帶任何訊息,只是認為「證據」的訊息是固定的,必須直接指向犯罪。(這只是個人的聯想,可能從 法學或犯罪鑒定學來說會有不同的定義)

資料組織、整理與分析
影片中男主角丹佐華盛頓,擁有比一般人強的記憶力,能夠很快的說出歷史、書籍、地點、化學成分、年份、數字等等。而女主角安吉莉娜裘莉在片尾時,靠本身的記憶力找出一串號碼的意義,最後成功殺死兇手並救出丹佐華盛頓。

心理不禁驚嘆,人是否真的有如此強的記憶力,能夠記得每天看到的事物、生活物件小細節、記得看過書籍的內容、生活四周物品的基本知識。根據網上的資料, 人的大腦有100多億個神經細胞,每天能記錄生活中大約8600萬條資訊。據估計,人的一生能憑記憶儲存100萬億條訊息。被開發利用的僅占1/10。 人腦子裏儲存的各種訊息,可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的50倍,即5億本書的知識。

如果仔細思考這部影片,男女主角和一群警察在調查案件的過程,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男女主角能夠破解線索,找出兇手傳達訊息的能力。我們也看到丹佐華盛 頓是多么注重線索,試圖從一些微不足道的記號找到真相的關鍵。線索是影片中重要的元素,殺手留下了線索而主角在收集線索。而線索也如同這我們找資料一 樣,從關鍵字下手,慢慢牽引出更多相關或有關聯的訊息,再從一大堆的訊息中找出我們所要的資料(答案)。

尋找證據或線索的方式或技巧和我們處理資料的方式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看到丹佐華盛頓在開始處理線索的時候,從尋找線索的原貌開始。丹佐華盛頓口中念了一連串的兇手留下的線索,就好像我們找資料的關鍵字一樣,從關鍵字的基礎開始,找出線索本身究竟是什么東西。而且我們必須具備一定的基本知識才能判別 或決定什麽是綫索(檢索關鍵字),例如;電影裏面提到探究線索的成分,談論線索能夠在什么地方取得。這就好象我們必須事前知道哪些地點可以找到我們需要 的資料,以及目前具有哪些類型的資料,如;圖書館、網絡、相關書籍、剪報、雜志、影片、地圖等等。

從一連串的關鍵字之間的關聯和意義最後從中找到線索。留下線索意味希望被找到,關鍵字也是如此,表示和某個主題有關系。但是令我比較好奇的是,主角林肯 是怎么定下線索的指向原則,一開始就知道線索指的是地點和時間。如果沒有搜索的定位,我想可能就無法在線索中找到線索究竟傳達什么訊息。然而,當第一次 成功了之後,累積了經驗,接下來就能夠更輕易掌握和鎖定線索傳達訊息的范圍。

因此,在許多線索當中,我們必須對於所掌握的資訊進行分類,從中發現不尋常事物、共同點或相關的訊息。再來可以擴大尋找線索范圍,追索到以往的案例或資 料,這些都是隱藏訊息的地方,所以主角林肯想到找回以往兇殺案的資料以進一步尋找線索的共同點。

除了技巧以外,尋找線索也必須擁有專業的工具,需要電腦、需要鑒定線索資料的器材、化驗的技術來協助我們找到我們要的答案。然而,我們也必須要懂得如何 使用這些器材,就好像如何收集線索,采集線索的步驟、使用工具箱、掃描、或在網絡上搜尋資料檢索、進階檢索的技巧。所以,主角林肯在鑒定線索的時候找來 了黑人好友的幫忙,使用科技技術,也大量運用電腦、搜索電腦檔案等等。

還有別忘了質疑和經常回想所找到的線索,不斷地整合、消化、尋找破綻、落差,確認線索的正確性。

生活資料檔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幕對話講述林肯不但是世界知名的犯罪現場鑒定家,他在空閑的時間四處鐵片、塑膠、輪胎紋等,為自己建立資料檔案。發覺我們生活 周遭都是充滿資訊和知識,只是我們並沒有把這些瑣碎、斷裂的資訊進行收集和整理的工作而讓我們四周的知識在身邊靜悄悄地流走。

小學我們就曾經學習觀察日常生活事物,並把所觀察到的事物化成知識,被當成作業交給老師。例如;我們觀察和探究綠色的樹葉、發芽的馬鈴薯產生哪種毒素、 鹽的功能、風的形成以及各種化學組合等等。然而,探究與觀察生活四周的知識的習慣卻隨著我們的成長、專注作業、娛樂、工作,慢慢地對生活的知識變得不在 乎。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不斷問「為什么」,不斷地找出答案,那么我們也會擁有許多知識的人,而不只是依靠電腦搜尋引擎的人。

以前會覺得一個人一天里面要記這么多事物,腦力一定會吃不消,會感到吃力或沒辦法確卻記住每天接收到的訊息。但是有很羨慕人腦猶如電腦般的朋友,每當談起一個話題,他的腦袋猶如電腦啟動,開始搜尋相關的資料,把資料從腦袋中的檔案抽出來。如果我們學習應以生活週遭的資訊資源為基礎,并且把各種學習到的 資訊通過這整合、整理、分類的方式,猶如我們使用電腦儲存、分類、檔案一樣。

知識的轉化
女主角安吉莉娜裘莉在男主角丹佐華盛頓的帶領下慢慢從一位菜鳥警察變成能夠獨立尋找線索、綜合線索,最後成功救出男主角。這就好像每個星期觀賞的《當家 女主播》的春香和望美的關系,師傅把知識傳授給徒弟。然而,在收集線索之余,還需要綜合各種訊息,經過想像力和判斷力,找出兇手。這就像上星期老師在課 堂上所說的知識的轉化,掌握知識或尋找案件真相並不能只是依靠外顯知識,還需要內隱知識,例如;戲中的女主角依靠直覺判定「證物上的手指模並非屬於兇手 的。」如果我們問為什么女主角會有這樣的認知,也許無法得到答案。因為認知與直覺是無法被表述的知識,不能透過各種方式具體的表達。

兇手留下的線索就好象外顯知識一樣,透露某些外在的訊息(外化),讓警察去追查。而男女主角在收集線索過程當中,不斷的綜合訊息(組合),找出線索的關聯性。女主角依靠本身的能力,想出兇手所留下總多線索中的意義。從食指、表彰中的號碼、再對應到男主角丹佐華盛頓身上(內化)。如果故事發展到女主角能夠預測兇手下一步將留下怎樣的物品作為線索,掌握兇手的思路以及思考模式(共同化)。

除此之外,女主角在男主角的指引下,慢慢掌握追查線索、鑒定犯罪現場、在短時間內找出線索的關聯性等技巧,同樣經過知識的轉化。

Monday, November 30, 2009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部電影中,我覺得最主要的訊息就是「摒除雜念,活在當下」。而這個概念也是老師在課堂上最常提到的。看到電影中的男主角米爾曼的時候,有一部分情節難免想到仿佛里面驕傲、自大、又無知的男主角和自己很相似。當老人-蘇格拉底在責罵米爾曼的吃相、蹲馬步、洗廁所、鬧情緒時,所說出來的觀點,曾無數次的出現在自己腦海中。雖然,蘇格拉底說,想法不代表人格,但是執著的想法卻讓我們無法活在當下。



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用「過去」,和「未來」做思考。然而為了顧著緬懷過去、苦苦追憶過去所失去的、經歷的、卻忘了感受當下、珍惜眼前的風景。又或者我們喜歡想像未來,為未到來的事情做假設,想像如果達到目標就會怎樣好、怎樣幸福……殊不知在這些念頭浮起時,這些念頭變成心里的雜念,最後無法用平常心的狀態來面對當下。

今天老師在課堂上也有說到,「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束縛。」像最近的自己覺得現在的自己很沒有沖勁,一直想追求過去的自己,不斷的思考究竟這學期和去年有什麼不同,希望能夠找出當中的原因,好讓自己能夠回到以往專心於課業的狀態。花了很多時間在思索以上的問題,也不知道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自己的狀態沒有改變,但是時間卻來到期中考。

電影接近結尾的時候,有一段對話,真的讓我很感動。

蘇:你身在哪裡?(Where are you)
米:這裡。(Here)
蘇:你身在何時?(What time is it)
米:現在。(Now)
蘇:你是誰?(Who are you)
米:當下此刻。(This moment)

如果我們依舊抱著過去,把心境留在『前念』,就會錯過當下許多美好的事情。



我們太過於把我們身邊的事情都當成理所當然,認為那是我們應得的,卻忽略了當中的意義。一手抓住目前所擁有的卻不懂得珍惜,另一只手卻因為內心的欲望而想去抓更多的得到。就像戲中的男主角,雖然擁有健康的體格、年輕又受歡迎,卻因為執著於想得到金牌。對於那塊石頭印象很深刻,我們一直苦苦追求的事情(也就是丹尼一直認為只要能夠得到金牌就能夠幸福快樂),說不定哪只是一塊石頭而已。我們一生苦苦追求名利,小時候追求成績標青,長大後追求名,成家追求利,追求很多東西,卻不懂得滿足,所以才會像男主角一樣過得不快樂。

我覺得,人活著很多時候就是敗給了自己,戰勝了別人卻沒辦法戰勝自己,所以才沒辦法成為戰士。我們對未來有太多的期許,認為未來的自己勢必得到幸福、快樂,只要現在努力、付出汗水、淚水、忍耐眼前一切的考驗和鍛煉,最後就能享受榮譽。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靠未知的夢想來推動我們自己前進,對於未知的世界總有太多的想像,因此才會屏息默默的期待著…………結果卻是因為理想和想像的落差,因此而失望、悲傷,有時候還會在這些問題上紛紛擾擾、不肯放下。回想過去自己曾經全心投入讀書的日子……那段時間未曾對自己的成績有任何的寄望,當時候一心只想盡力而為,最後獲得的就是愉快的學習旅程。仔細回想,原來那就是心靜,簡單的生活、清空的思緒、留下深刻又有意義的過程。

電影中,老人對奧運體操選手丹米爾曼說,「是你的心自己來找上我的」。
這句話讓我想到,其實每個人都有悟性,只是還沒有遇到開竅和頓悟的那一刻。
因此,我覺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格拉底。

另外,這堂課真的是讓我獲益良多。

從萬撓高壓電纜官司淺談法律與科學的吊詭

前幾天剛傳來萬撓新村的反對建高壓電事件的官司,在資方上訴後高庭判決村民敗訴,資方有權利驅逐居民,在當地建高壓電纜。聽到這個消息,心理一直很悶。加上最近上課的時候聽到老師講述最近臺灣RCA公司的掩埋廢棄物污染造成過百人致癌事件,心理更覺得難過。

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高壓電纜的議題在大家基本認知上都知道那會造成人體傷害,但是政府卻一直批準資方在住宅區、甚至學校附近蓋高壓電纜。如果參考臺灣公害運動,我們可以看到臺灣在公害議題上獲得象牙塔的研究學者提供免費的咨詢和支持。

馬來西亞一直缺乏有關高壓電的研究,社會甚至對於公害的關心也少之又少,更別說像臺灣的公害運動,勞方或者居民缺乏科學專家、學者的協助,提出有利於他們的研究論證和探測。如果要探測高壓電纜是否發出對人體有害的功率水平,需要動用到專業知識和設備儀器,這很耗成本。試問一般普通的的老百姓又如何支付呢?目前馬來西亞對高壓電最基本的電鑬功率,在什麼情況下侵害人體,我們都沒搞清楚,無法獲取有關知識。最後只能任由政府以及電能公司任意建電纜。

在《法網邊緣》影片中的主角許立建律師為了這場官司,還需聘請一群研究團隊,花時間探測。過去認知上都認為科學是可以被證明,但為何在許多的環境污染事件中,科學驗證往往變得遙不可及。科學證實之掌握在資方、大企業家、資本家或者政府手上,任由他們說得天花亂墜。這部影片的情節,在臺灣社會卻真實上演。11年前的RCA桃園廠土壤、地下水遭受掩埋廢棄物污染。該公司的許多RCA員工因為食用當地的地下水,最後身受其害。RCA勞工癌症死亡人數已幾達數百人,罹患各種癌症或疾病。RCA員工多年提告以來,在上個月才正式成功開庭,並成為全台灣第一件公害職災之集體訴訟案件。

科學是很冷血的,沒有情感。根本不把當地居民的感受,面對不可而知的危害,每日生活在焦慮的氛圍下。那種心情干擾了寧靜的生活,村民沒辦法安心的吃飯、喝水、睡覺,但在科技上卻無視這種影響。

試問,TNB以及政府能夠了解當地居民的那種心情嗎?甚至狂妄的表示,如果全國停電就要他們負責。這聽起來,真像個笑話,但又有不少人會跌入這個以社會利益做包裝的迷思里面;為了不要再發生全國停電,所以我們不可以反對建高壓電纜。

法律真的能夠伸張正義嗎?以實證主義作為證據基礎的法律,陪審團、法官都搞不懂的科學名詞,要如何審判這些案件?回想起上個月11號出席RCA第一次開庭那天,原告律師團要求RCA公司提供當初被懷疑有毒的有機溶劑相關資料,卻被對方表示相關資料因火災滅失,無法取得。

大企業對於當地的污染或者工廠員工染上病痛已經深深前者無可磨滅、毀掉其一生的傷害,往往大企業家提出的賠償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九牛一毛。賠償數字很多時候都沒有意義的,因為根本就沒有人在這些事件上面負起責任。這些大企業並無意在這些事件上取得警惕,只看成是一樁被要求索賠或者“被勒索”的小麻煩。

許多公害課題由於對於人們的影響沒有立即性、馬上對人體造成嚴重性傷害,而要針對這些證明都需要科學數十年的研究驗證,造成法律訴訟上有很多不合理之處。從常識上我們如果發現附近的工廠經常排除廢水到河里,河里的魚蝦都死了,附近居民都喝過濾河水的水,而村里的孩子都患上白血病,這連國中生也能推斷出這當中都必然有關聯。然而,在法律面前卻需要證明該廢棄料有毒,或者該廢棄料確實造成人體的傷害,變得困難重重,有理說不清。

一直被認為最客觀的主流領域-法律和科學,最後選擇相信權威和專業。突然之間,居民的想法和供詞都變得不重要的了,要解決案件,唯有采用權威的專家意見。但是,資方一直都是擁有豐厚資源的一方,能夠長期收集證據、研究案情、掌握工廠物料的資訊,阻擾能夠出面作證的員工等等。訴方所需要的證據都被勞方緊緊的掌握住。試問,法官如果依照雙方所提成的證據作為判決的話,那就是法律漏洞的不平等。

想到這里,心理好氣!居民的冤屈可以向誰發泄?究竟誰該對當地的污染以及對居民的傷害負責?

(文章架構不夠嚴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