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鋼琴師」,心情有點低沉,比還沒看時候的心情更要低沉。
印象很深刻的是,1900正要踏出渡輪,第一次著陸,在地面上走,走向外面的世界。
他看到城市那一刻,遲疑了一下,最後還是掉頭就走。
直到死的那一刻,他還是沒有上過陸地。
劇情是一個在海上(渡輪)出生的嬰兒,一直都生活在海中,從來沒有在陸地上行走。但是他卻是音樂天才,無師自通當成了出色,人人都為他的琴藝所驚嘆的鋼琴家。
因為在海上出生,所以陸地、或者從官方角度來說,男主角1900不存在于這個世界。感覺這部電影是一部很有批判意識的電影。從來沒有人會以數字來作為自己的名字,我認為這是編劇根本就是在暗示,1900分本就不存在。因為沒有人能夠擺脫美國,凡是在陸地上的人,任何人、每一個人都會為美國而瘋狂、走向美國。如果有一個對美國沒有任何夢想、著迷的話,那就是沒有人。
這部渡輪是乘載世界各地移民到美國的人,所以影片中經常都會看到,游客高喊:“AMERICA”。這些人都是為了到美國追夢的一群,無論貧人、富人,都是集中在這個船上面,為的是到美國去。
1900在面對富有的紳士淑女時,在表演大廳為他們演奏。但他偏偏就是不按照音符來彈奏,經常出其不意,快速的彈琴。讓快速的旋律,讓原本在大廳輕柔有禮,翩翩起舞的一群,馬上陷入竭力斯低的瘋狂跳起disco。演湊的領班跟他說,當有一天這群人已經厭倦你的音樂,你就完蛋了。這里指的是,這群有錢的中上階級對於文化、音樂、流行都是停留片刻,他們並非真正的欣賞,而是追求不一樣的享受和刺激。1990每次就用他那了不起,讓人驚嘆的音樂來玩弄這群身穿豪華禮服的中上階級。
只有在三等艙,1900才會彈奏屬於他自己的音樂。為那群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離開自己家園到美國打工的窮人們,演奏夢想希望的歌曲。因此,大家都歡愉地在1990鋼琴地旋律中狂歡、跳舞。
這部電影,一開始就批判美國社會制度、維護地主、集團利益的法律,戲中的人物以及男主角不斷地罵到:fuck the law、fuck the regulation、fuck the war以及1900知道自己被警方發現後,馬上躲起來,因為從小其養父就教導他必須避開孤兒院,為了避免被馴化,就必須躲起來。比較不明白的是,為什么戲中會完全把“母愛”排除在外,就算船長有其他女性的角色、歐巴桑,但是跟男主角互動的就只有男性。而其戲中把:“媽媽”被指為馬。我想那是因為,編劇認為1媽媽是自我約束和用教育來壓抑自我的情感來源,所以必須把媽媽、孤兒院去除掉,1900才能夠生存。
船,走過世界各地50多趟,但沒有一個地方吸引他,促使他去看看這個世界的沖動。是看破紅塵了嗎?!還是和我一樣認為,旅行就是對地方文化進行消費而拒絕參觀。(hoho,不小心賺到了)
電影中,美國是開始工業化,除了許多移民涌入之外,還有科技的發達(渡輪、黑膠碟)、以及資本家。當有人發現1990的琴藝高超,而想替他出唱片。商人說:“有了這個(黑膠碟)就能夠復制千萬張黑蝶,賣到世界各地。你不用上岸也能夠出名。看吧,當時候就有全球化的概念了,當美國資本家掌握技術的時候,就想把自己的商品銷售到各地賺錢。但是,1900並不認為那是音樂,當黑蝶播出他彈奏的鋼琴聲時,他馬上把黑碟搶回,說:“你不能搶走我的音樂。”技術、復制被視為剝奪文化的行為,1900對音樂的觀點是比較精英文化的觀點認為音樂是用來表達生命、感動人心、表達情感的,一旦被機械復制,大量的流傳,音樂的真正神韻、靈光就是消失。這跟阿多諾當時提出人類必須培養本身審美的能力,反對流行文化。音樂,演奏必須回到作為人類現場演奏抒發情感的工具,而不是被用來制成唱片,讓大家在家里播放、聆聽的學說有些聯想。
回到1900站在渡輪和地面之間那座橋上時看到美國城市的那個畫面。一片充滿煙霧、建筑物都是灰色、天空都被工廠排除的氣體,搞得烏煙瘴氣。世界所向往的城市,其實就是一篇灰色的城市。一開始,我在想,1900掉頭就走回船上,是他沒勇氣面對、挑戰在陸地生存的社會嗎?所以他不愿意離開渡輪,原因是他知道他自己無法抗拒城市對人的迷惑、成為沉溺在追逐名利成就游戲中的其中一員。不然,為什么大家都勸說他的時候,他都不為所動。
直到有一天,他想要聆聽海的聲音,他發現在渡輪里面無法聽到海的聲音,必須在岸上才能聽到的聲音,感受無限的生命,所以意志堅定決定要到岸上去。但是,最後他還是選擇留下,甚至放棄眼前的愛情,決定一生以鋼琴度過。
他說,岸上的世界是太無盡的,怎么知道自己應該選擇哪一個。你看,哪里的街道千萬條,我哪里知道我應該要選擇哪一條街、那一間才會是我的家?因為看不見,正如鋼琴鍵盤上有限的88個琴鍵能彈出無限的音樂篇章,而無限的琴鍵則什麼都彈不出來一樣。只有在船上是有限的,最多每次只有2千人,空間也只有從船頭到船尾。
我想,一個聰明的人應該就會像1990那樣不會選擇在這個世界或美國生活,投入到一個自己會被無數消費、文化、社會制約、契約所約束、宰制的世界里。一個心靈永遠無法被滿足、永遠無法找到自己想要的的世界里面。最後,選擇離開,隨著被炸開的船屑一起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片中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在陸地上,只有你有好故事就能夠生存下去。”
是否意味著任何東西都能夠被消費?最後說故事的人,因此從樂器商人手中拿回他的小喇叭。如果真的如此,這則故事果然再次被消費,以電影形式播放給眾人欣賞。
故事,因為消費,再現,而變成了事實了。
(總覺得1900一定還有其他的意義……)
這部電影是意大利小說改編,《1990:獨白》。格格說音樂很好聽,我說我聽不懂。但大家不妨可以去消費一些電影中決斗鋼琴的畫面,就算聽不懂,也會覺得精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